close

未命名-7.png

2020年最後一個周末假期,回首今年除了大環境變動,私人生活也充滿各種烏煙瘴氣。
蘿蔓生蔡原本想要在家裡好好悠閒度過年末時分,但碰上生蔡好友與他的小朋友想要出門放風,就踏上尋訪「台灣百年教堂」的奇幻之旅。


民國102年入選內政部「台灣宗教百景」的「萬金聖母殿」,位處屏東縣萬金村,1861年(清同治三年)由西班牙籍的郭德剛神父創建。名氣不比附近的「萬巒豬腳」顯赫,但也因為如此,安靜的氛圍更添秘境色彩!


未命名-8.png

#山腳下的福音聖地

從主線道萬德路開車左彎拐進聖殿前的街道,就可看到聖殿矗立在大武山腳下(若非大武山還請您指正,謝謝!),兩旁有各種小吃攤販供遊客填飽旅途飢餓,吵雜的叫賣聲音此起彼落,但仍無法掩蓋聖殿無聲的福音遠播!

#停車場
巷弄略小,汽車不易行駛,建議將車車停在「萬金社區停車場」,生蔡只是運氣好在教堂旁小巷子圍牆邊找到車位><


|  百年教堂的參訪軌跡  |

#聖殿歷史 #建築式樣 #取景位子 #旅讀感想

S__18325506.jpg

#台灣宗教百景

內政部設立的台灣宗教百景簡介,內容提及:
「台灣宗教百景反映早期先民開臺墾荒的發展脈絡,也大致呈現台灣宗教型態的多元化與比例」
從歷史脈絡爬梳,漢人先民從唐山大陸渡過黑水溝台灣海峽,總祈請神明護佑能找到豐饒沃土深耕,並會在開墾土地附近,建立信仰中心。著名信仰如:漳泉二州共同信仰-媽祖;漳州-開漳聖王;泉州-保生大帝等。

未命名-7.png

#萬金信仰的建立

萬金地區的信仰中心,始於1861年由郭德剛神父從打狗步行至此傳遞福音,居民對天主教會保持態度開放,才使郭德剛神父能在萬金地區逐漸累積信仰群體。
1863年終於建立小型教堂,但歷經1865年地震摧毀再修復重生。
1869年才由良方濟神父購買土地,建立現在我們所看見的大教堂。

牆上鑲有同治皇帝御賜「奉旨」聖石及代表天主堂的兩塊花崗岩聖石,清朝官兵當年經過還必須下馬行禮。
鐘樓則與早期村民生活作息緊繫,能一窺19世紀清末台灣的信仰歷史。

未命名-9.png

#建築式樣

當年西班牙籍的神父們,建造教堂時參考西班牙堡壘的建築外觀,室內混合中國古典元素表現在地方格外,建材也因資源有限,遂就地取材以碎石、石灰、黑糖、蜂蜜、木棉及火磚等物混合代替鋼筋,更添在地底蘊。外牆則以簡約白色為主。得以想見神父與居民當年堅定的信仰意志,同心協力將臺灣第一座天主教堂建立,使天主福音能在臺灣遠播至今。

未命名-00.png

#聖母遊行

初次造訪得知,萬金聖母殿會在每年12月8日的堂慶,舉行聖母繞境祈福活動,聖母遊行為全台最大規模的天主教活動,是從1865年活躍至今的宗教活動。希望來年有幸能共襄盛舉,再分享給大家!
不過光是坐在聖殿內,聽著聖歌繞樑,也是能夠淨化心靈,平時信仰佛教的我,偶爾體驗其他宗教的信仰之美,也是很棒的奇幻旅程!

 


132189300_2761848154080933_228162430399684429_o.jpg

#心得感想

任何宗教,只要能定心,讓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能夠發心向善,都是殊途同歸的信仰。此次造訪百年萬金聖殿,除了一窺先民在臺灣的生活與信仰足跡之外,也見證了其他國籍的神父,為了傳遞福音,帶給臺灣在文化、藝術、甚至經濟上的貢獻。

開放時間:06:30~21:30
門票:無
休館日:無

地址:屏東縣萬巒鄉萬金村萬新路24號
電話:(08)783-2005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蘿蔓生蔡 的頭像
    蘿蔓生蔡

    蘿蔓生蔡的旅讀日記

    蘿蔓生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